你最近好嗎?來聊聊憂鬱這件事
- 心理諮商所 心途
- 8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8月19日
撰文:游欣穎 諮商心理師
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低潮,感受到憂鬱、低落等負面情緒,它可能來自壓力、挫折、關係與環境的變化、生活事件,甚至是身體狀況都會影響情緒,畢竟在身體不舒服的狀況下,也不可能感到開心。但通常,我們會隨著時間或情境改善,心情會逐漸回復。
憂鬱症就不同了,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的疾病,並不是「想開一點」或「多出去走走」就能解決。最明顯的是,他無法隨著時間慢慢回復,若是長達兩週以上都維持著低落狀態,就有憂鬱症的可能。
🪞 情緒是訊號,不是敵人
雖然憂鬱情緒讓人感覺不舒服,但情緒的出現,其實像一面警示旗,提醒我們:
某些事讓我過度耗竭
某些需求未被滿足
某些傷口尚未癒合
這些訊號告訴我們需要停下來,重新檢視生活的節奏與資源。與其急著趕走它,不如先聽聽它想告訴我們什麼,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溫柔對待。
🔍 如何辨識憂鬱症
前面說道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不同,如果你發現自己:
情緒低落,可能常感覺無助、無望、悲觀,並且持續超過兩週以上(重點)
失去對原本喜歡的活動的興趣與樂趣
伴隨睡眠、食慾、體重、精力、專注的明顯改變
經常自責或覺得自己沒有價值
頻繁想到死亡或自我傷害的想法
你符合的項目越多,就越可能是憂鬱症。你可以先透過 PHQ-9 (文末有連結) 做初步自我檢測,幫助覺察自己的狀態。但,這些測驗不能取代專業診斷。若分數偏高,務必尋求醫師診斷與心理師協助。
🌱 如果你只是近期被憂鬱情緒困擾,這邊有幾個做法對短期憂鬱情緒有幫助:
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,不急著消滅它
維持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
保持人際連結,可以找信任與安心的朋友或家人聊聊你的感受與在意的事(雖然寵物沒有辦法對話,但也是很好的陪伴)
降低目標門檻,只求「剛好能做到的程度」
每天記錄一件感謝的小事,練習將注意力放在可控的事物上
🤝 如果是憂鬱症,該怎麼辦?憂鬱症需要專業協助,治療可能包含:
藥物治療:透過藥物改善情緒與生理症狀。另外,也請注意抗鬱劑需時間生效,他不像感冒藥一吃見效,未遵醫囑服藥,效果差且易復發。
心理諮商:透過結構化方法調整思考與行為模式
支持系統:與信任、安心的人保持連結
平日就是盡量保持規律生活,並且給自己時間慢慢好起來,當有自我傷害想法時,請先確保安全,暫時遠離危險物品與環境,並立即打給信任的人或求助專線:1925 安心專線、1995 生命線。
💬 心理諮商如何幫助憂鬱症
除了接受藥物治療,心理諮商也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,它不是單純聊天或鼓勵,而是在一個安全、保密的空間,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,陪你一起探索情緒與想法。
在諮商過程中,心理師可能會和你聊聊或討論:
協助辨識與重塑負面思維
提升日常功能與行動力,循序漸進回到生活
一起處理情緒與過往經驗,減少反覆觸發的痛苦
改善人際關係與自我價值感
治療的核心目標是預防復發與建立長期韌性,讓自我理解不只停留在當下,也能延續到未來。當再度面對挑戰時,也能更穩定地應對。
最後請記住: 你的感受很真實,但痛苦不會永遠持續。你不必一個人面對。
🔗 資料來源與資源連結:
WHO憂鬱症專頁
PHQ-9 憂鬱症篩檢量表(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)
小鬱亂入

留言